也许是无锡尚德的破产重整走到了某个关键点,李实明(化名),这位在无锡地面熟悉政企两界和尚德内情的人士自2011年第四季度无锡尚德开始卷入破产传闻后,终于决定了接受记者的采访。“无锡尚德的债务是90多亿,其中70多亿的银行贷款,20多亿的供应商货款。媒体先前报道的170多亿是债权人申报的数额,有些申报债权并不真实,比如包括虚构的高额违约金等。90多亿是法院已经确认过的金额。”李实明向记者透露。在尚德重整问题上,无锡地方政府的底线究竟是什么?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李实明的回答是,在无锡地面上能保留尚德的“火苗”,估计可以给无锡剩下原来1/3的规模。“如果说上中下3种结局,‘下’的结局就是企业破产清算,债权人的1块钱拿回1毛5就不错了。国内媒体似乎一直在营造一种舆论氛围,似乎光伏产业走到今天这一步与地方政府有关,另一方面又似乎想在债务解决问题上把地方政府给套进来。尚德在2011年第四季度给无锡市政府打报告,要求破产是公司管理层和国有股东的正当程序,但今年3月份的进入破产程序,其实是债权银行的推动。”据悉,无锡尚德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破产管理人由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和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成,以高新区管委会人员为主。“国联集团的老总在尚德问题上一直提坚持尊重两个规律,一个是市场规律,一个是价值规律。这其实就是告诉无锡市政府别瞎指挥。可能你也听说了,无锡市各级政府的自身债务就不少了,最近国联集团都在出售资产变现了。”李实明向记者否定了尚德“国有化”的可能。“我发现在光伏产业的新闻报道中,媒体总是错误理解地方政府的角色,同时低估了银行的作用,思维方式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走到今天,商业银行已经是独立的企业,不再是各级政府能轻易指挥地动得了。比如,江西地方政府动用财政资金为赛维LDK还债,曾引起不小的争议,其实那是一起典型的债权银行绑架地方政府的案例。银行作为强势债权人不仅对地方政府有影响力,也会对企业股东和管理层有影响力。在赛维的案例中,彭小峰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把国资经营破产是无论如何交代不过去的,对地方政府非常配合,把自己的个人财产拿出来向银行抵押。所以地方政府最后还得把企业交给他经营,请他回来当CEO,因为国有化解决不了企业的经营问题。”李实明向记者表示,从江西赛维的债务解决问题中可以找到光伏产业重组的内在逻辑。据悉,在尚德债务重整问题上,无锡地方政府和债权银行也希望创始人施正荣“配合”。“但施正荣对‘配合’二字的理解和政府不一样,老是说自己没钱。政府希望施正荣能全盘交底,别让政府老猜测,所以才有了包括施正荣在内的尚德前高管层被禁止出境。在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前,尚德管理层已经启动内部审计,现在破产管理人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也在进行中。”对于媒体关于施正荣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利益的报道,李实明对记者形象地表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其实当你在大堤上看到一只蚂蚁的时候,意味着在附近你看不到的地方一定有一群蚂蚁。“我判断施正荣对尚德重整的预期是‘上’的结局,也就是尚德离不开他这个创始人,公司债务由地方政府埋单解决,最后还得把他请回来。但尚德走到今天这一步和施正荣的糟糕管理不无关系。其实,在尚德发生债务危机后,无锡市政府也找过产业内的其他企业,希望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债务重整并负责以后的经营管理,比如江苏省内的保利鑫协。”李实明给记者的分析判断是尚德最后结局既不是“下”也不是“上”。“前一段时间,江西赛维出售位于安徽的工厂变现,说明已经有实业投资者在提前布局了,光伏产业并非没有未来,只要资产的价格合理。对于中国光伏产业重组来说,现在就是新建产能的重置成本与收购现有企业资产哪个更合算的问题。无锡尚德目前的资产可以估价在70亿-80亿左右,与90亿的债务相比窟窿并不算太大。当然如果大市继续恶好,资产的评估肯定也得继续贬值。对于债权银行来说,企业破产清算也是最坏的结局,国务院提出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并购贷款才是未来中国光伏产业重组的‘中’道。”李实明给出了尚德重整走向的财务计算公式。在光伏产业的大市走向上,目前的中欧谈判是最后一个变量。“据我所知,欧盟是想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出口实行数量和价格双配额制,中国国内的无序竞争让欧洲人感到害怕。欧盟希望将价格定在0.8美元/瓦,据悉,中国的目前报价是0.5美元/瓦。光伏产业在国内几乎没什么市场,主要是出口。中欧光伏谈判敲定之时,也就意味着国内光伏产业的市场容量清晰了。中央政府在光伏产业问题上肯定首先要保的是银行贷款的安全,到那时国内光伏企业的资产价格也就容易定价了。”李实明认为,决定国内光伏产业命运的最后时刻已经越来越近了。